澳门下调“大肠癌筛查计划”参加年龄至50岁
澳门下调“大肠癌筛查计划”参加年龄至50岁
澳门下调“大肠癌筛查计划”参加年龄至50岁本文来源于:澳门市民日报(rìbào)
【本报讯 市民(shìmín)日报记者何隽捷】为落实《健康澳门蓝图》所订定的总体目标和指针,澳门特区政府积极推动“健康小区”计划(jìhuà)。卫生局即日起下调“大肠癌筛查计划”参加年龄,从原来的55至(zhì)69岁下调至50岁,进一步(yībù)扩大覆盖范围,即供1956至1975年出生的合资格本澳居民参与,预计覆盖范围增加(zēngjiā)约(yuē)3.9万人。卫生局又指未来会继续扩大筛查年龄,下一步考虑放宽年龄上限。
卫生局昨举行新闻发布会,由卫生局仁伯爵综合医院胃肠科顾问(gùwèn)医生伍家骥(wǔjiājì)、小区医疗家庭医学主治医生李秀君(lǐxiùjūn)、疾病预防及控制中心健康促进处公共卫生主治医生吴雅婷主持。
伍家骥(wǔjiājì)指出:大肠癌是全球常见癌症中发病率排名(páimíng)第三、癌症致死人(rén)数排名第二的(de)疾病。过去10年(nián)(nián),大肠癌在本澳发病率和死亡人数均位居第二。随着澳门已步入老龄社会,加上饮食结构不均衡等因素,预计大肠癌患者将持续增加。因此,提升居民对大肠癌的认知(rènzhī),加强预防与筛查措施(cuòshī)尤为重要。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亦指出:定期筛查是及(jí)早发现(fāxiàn)大肠癌的最有效方法及最具成本效益。2016年起,卫生局推出免费的“大肠癌筛查计划”,至上月止,已有约17%(逾31,000人)的55至69岁合资格居民参加计划;其中,近3000人接受大肠镜检查,发现312人患有(huànyǒu)高危息肉,近170人确诊大肠癌,当中一半为早期(zǎoqī)癌症,在接受适切治疗后,5年生存率高达80%至95%。随着相关治疗技术不断提升,以及筛查计划发挥“早期发现、早期干预”的作用,2018至2022年数据显示,大肠癌的死亡率(sǐwánglǜ)较2016年前下降(xiàjiàng)12.6%,5年生存率则上升约8%。
为(wèi)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,今日起(qǐ),“大肠癌筛查计划”参加年龄(niánlíng)从原来的55岁(suì)(即55至(zhì)69岁)下调至50岁(即50至69岁,出生年份为1956至1975年)。凡持有澳门永久或非永久居民身份证、过去5年内未(wèi)曾接受(jiēshòu)大肠镜检查、过去2年内未进行大便(dàbiàn)潜血检查,且无大肠癌病史的该年龄段者(即50至69岁),今日凌晨零时起可(kě)透过一户通“我的健康(jiànkāng)”内预约,或亲临所属卫生中心参加筛查(详情可参阅相关海报);登记后可领取2个粪便样本采集瓶,按(àn)指示完成采样并交回。若检测结果为阴性,可于2年后再次参加筛查;若结果为阳性,卫生局会透过电话或手机短讯通知,及安排免费大肠镜检查,检查前需接受门诊评估,该计划合作医院包括镜湖医院、银葵医院及科大医院。而(ér)符合条件者(fúhétiáojiànzhě)在卫生中心接受成人保健或非预约门诊时,即使没有明显症状或自认健康状况良好,医生也会主动推荐参加计划并由职员协助登记。
伍家骥表示,目前合作大肠镜(jìng)筛查的医疗机构中,一半人在镜湖医院开展,科大医院占三成(sānchéng),银葵医院占二成,形容额度足够,局方正与澳门(àomén)协和医院商讨分流转介合作。
卫生局代表提醒居民,若出现排便(páibiàn)习惯改变、大便形状异常、排便不尽感、便血、持续(chíxù)腹痛、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或贫血等症状,应提高警觉,及早求医,并再次呼吁符合条件者尽早参加筛查,共同(gòngtóng)守护健康,建设(jiànshè)“幸福澳门”。
(责任编辑(zérènbiānjí) 吴从周)
特别声明:本文系中新网客户端“华媒站点”上传并发布(fābù),仅代表作者观点(guāndiǎn)与(yǔ)立场,所有权归属原作者,中新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展示平台。
本文来源于:澳门市民日报(rìbào)
【本报讯 市民(shìmín)日报记者何隽捷】为落实《健康澳门蓝图》所订定的总体目标和指针,澳门特区政府积极推动“健康小区”计划(jìhuà)。卫生局即日起下调“大肠癌筛查计划”参加年龄,从原来的55至(zhì)69岁下调至50岁,进一步(yībù)扩大覆盖范围,即供1956至1975年出生的合资格本澳居民参与,预计覆盖范围增加(zēngjiā)约(yuē)3.9万人。卫生局又指未来会继续扩大筛查年龄,下一步考虑放宽年龄上限。
卫生局昨举行新闻发布会,由卫生局仁伯爵综合医院胃肠科顾问(gùwèn)医生伍家骥(wǔjiājì)、小区医疗家庭医学主治医生李秀君(lǐxiùjūn)、疾病预防及控制中心健康促进处公共卫生主治医生吴雅婷主持。
伍家骥(wǔjiājì)指出:大肠癌是全球常见癌症中发病率排名(páimíng)第三、癌症致死人(rén)数排名第二的(de)疾病。过去10年(nián)(nián),大肠癌在本澳发病率和死亡人数均位居第二。随着澳门已步入老龄社会,加上饮食结构不均衡等因素,预计大肠癌患者将持续增加。因此,提升居民对大肠癌的认知(rènzhī),加强预防与筛查措施(cuòshī)尤为重要。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亦指出:定期筛查是及(jí)早发现(fāxiàn)大肠癌的最有效方法及最具成本效益。2016年起,卫生局推出免费的“大肠癌筛查计划”,至上月止,已有约17%(逾31,000人)的55至69岁合资格居民参加计划;其中,近3000人接受大肠镜检查,发现312人患有(huànyǒu)高危息肉,近170人确诊大肠癌,当中一半为早期(zǎoqī)癌症,在接受适切治疗后,5年生存率高达80%至95%。随着相关治疗技术不断提升,以及筛查计划发挥“早期发现、早期干预”的作用,2018至2022年数据显示,大肠癌的死亡率(sǐwánglǜ)较2016年前下降(xiàjiàng)12.6%,5年生存率则上升约8%。
为(wèi)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,今日起(qǐ),“大肠癌筛查计划”参加年龄(niánlíng)从原来的55岁(suì)(即55至(zhì)69岁)下调至50岁(即50至69岁,出生年份为1956至1975年)。凡持有澳门永久或非永久居民身份证、过去5年内未(wèi)曾接受(jiēshòu)大肠镜检查、过去2年内未进行大便(dàbiàn)潜血检查,且无大肠癌病史的该年龄段者(即50至69岁),今日凌晨零时起可(kě)透过一户通“我的健康(jiànkāng)”内预约,或亲临所属卫生中心参加筛查(详情可参阅相关海报);登记后可领取2个粪便样本采集瓶,按(àn)指示完成采样并交回。若检测结果为阴性,可于2年后再次参加筛查;若结果为阳性,卫生局会透过电话或手机短讯通知,及安排免费大肠镜检查,检查前需接受门诊评估,该计划合作医院包括镜湖医院、银葵医院及科大医院。而(ér)符合条件者(fúhétiáojiànzhě)在卫生中心接受成人保健或非预约门诊时,即使没有明显症状或自认健康状况良好,医生也会主动推荐参加计划并由职员协助登记。
伍家骥表示,目前合作大肠镜(jìng)筛查的医疗机构中,一半人在镜湖医院开展,科大医院占三成(sānchéng),银葵医院占二成,形容额度足够,局方正与澳门(àomén)协和医院商讨分流转介合作。
卫生局代表提醒居民,若出现排便(páibiàn)习惯改变、大便形状异常、排便不尽感、便血、持续(chíxù)腹痛、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或贫血等症状,应提高警觉,及早求医,并再次呼吁符合条件者尽早参加筛查,共同(gòngtóng)守护健康,建设(jiànshè)“幸福澳门”。
(责任编辑(zérènbiānjí) 吴从周)
特别声明:本文系中新网客户端“华媒站点”上传并发布(fābù),仅代表作者观点(guāndiǎn)与(yǔ)立场,所有权归属原作者,中新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展示平台。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